8月29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甘肃敦煌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专家组,针对“三北”工程攻坚战敦煌盆地全域治理示范区科技高地建设工作到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调研。

专家组先后深入阳关保护区阳关至二墩水尾区域风沙口、渥洼池殷家地至黄水坡区域风沙口实地调研,并根据当地的流沙侵蚀现状及水文状况,进行详细的踏勘和研判,以完善敦煌盆地全域治理示范区科技高地建设工作方案。
此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甘肃敦煌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已针对极干旱区全域保护与修复系统性方案缺乏、重点风沙口治理难度大及绿洲植被退化严重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敦煌作为极干旱区典型代表,启动建设敦煌科技高地示范区。针对敦煌西部风沙口治理难度大、治理效果反复等难题,研发阳关至二墩水尾区域风沙口固阻结合防风固沙技术,以提升风沙口治理成效。此次,通过专家组实地调研,将渥洼池殷家地至黄水坡区域风沙口治理,也纳入敦煌盆地全域治理示范区科技高地建设范围。

据悉,该两处区域均为敦煌西部主要风沙口及敦煌境内沙丘流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阻挡库姆塔格沙漠流沙东移的重要生态屏障。项目实施以遏制沙丘活化、植被退化、流沙侵袭、提升风沙口区域风沙防护能力为目标,采取固阻结合防风固沙技术,选择兼具抗旱、抗风、抗沙埋的植物(胡杨、沙枣、梭梭、沙拐枣、红砂、泡泡刺、羽毛针禾等),挖掘地下水及季节性洪水高效利用潜力,采用多种沙障+植物固沙+节水灌溉技术,研发阳关保护区两组风沙口固阻结合防风固沙技术,并建设示范区600亩。

通过敦煌科技高地建设,促进敦煌市“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为敦煌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并通过敦煌科技高地示范高地建设,为极干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可复制技术与模式。